一、电位稳定性检测(核心指标)
1. 对比标准参比电极
操作步骤:
将待检测的锌电极与标准参比电极(如饱和甘汞电极 SCE、银 / 氯化银电极 Ag/AgCl)同时浸入同一杯已知浓度的氯化钾溶液(或被测介质)中;
用高阻抗电压表(内阻≥10<sup>12</sup>Ω)测量两者之间的电位差。
判断标准:
若锌电极电位与标准值的偏差超过 ±30mV,且多次校准后无法恢复,说明电极性能已显著下降,需更换。
示例:25℃时高纯锌电极的标准电位约为 **-0.763V(vs. 标准氢电极 SHE)**,若实测值偏离此范围过大且不稳定,即需警惕。
2. 长期监测电位漂移
在固定环境中(如实验室静态溶液),定期记录锌电极的电位值:
若每周漂移超过 ±10mV,或每月漂移超过 ±20mV,表明电极内部腐蚀或电解液变质,需维护或更换。
二、物理状态检查
1. 电极主体腐蚀程度
观察锌电极芯的外观:
正常状态:表面光滑,呈银白色金属光泽;
需更换信号:
表面出现大面积黑色或灰色腐蚀产物(主要成分为 Zn (OH)<sub>2</sub>或 ZnO),且擦拭后仍有深蚀坑;
电极直径减小超过初始尺寸的 20%(可通过刻度标记或称重对比:锌密度为 7.14g/cm³,质量减少 20% 对应体积显著缩减)。
2. 外套管与密封性
检查外套管(如 PVC、PTFE 材质):
破裂、变形或裂缝:导致电解液泄漏或外界杂质渗入,直接报废;
电解液泄漏痕迹:套管底部或接口处出现白色结晶(KCl 析出),需立即更换。
3. 填充料状态
对于凝胶或液体填充型电极:
透过透明套管观察填充料:
若完全干涸、分层或浑浊,说明离子传导能力丧失,需更换或重新填充电解液。
三、功能性测试
1. 响应时间测试
将电极浸入新配制的电解质溶液中,观察电位稳定所需时间:
正常响应:30 秒内电位波动小于 ±5mV;
异常信号:若超过 2 分钟仍未稳定,或电位跳变幅度大,可能是内部接触不良或填充料失效,需更换。
2. 极化恢复测试(适用于阴极保护场景)
在阴极保护系统中,短暂断开保护电流(如 10 秒),观察锌电极电位恢复速度:
正常情况下,电位应在1 分钟内恢复至初始值的 90% 以上;
若恢复缓慢或无法恢复,表明电极极化性能下降,需更换。
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判断高纯锌参比电极是否需要更换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